成语拼音:chū kǒu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言语攻击别人
繁体字形:出口傷人
英文翻译:offend by rude remarks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伤。探伤仪。2.损害:伤筋动骨。伤感情。3.因故得病:伤风。伤寒。伤食。4.悲哀:伤心。悲伤。5.妨碍:无伤大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哎哟喂,说到“出口伤人”这个成语,大伙儿肯定不陌生。说白了,这就是形容说话不过脑子,像刀子一样扎人心窝子的行为。咱先举个栗子:张三和同事争论方案,急眼了直接来一句:“你这水平连小学生都不如!”——这可不就是典型的“出口伤人”嘛!
这时候问题来了:为啥人容易“出口伤人”呢?其实啊,情绪上头时,大脑容易“断线”。就像手机过热会死机,人一急躁,理智直接掉线,脱口而出的话自然容易带刺。不过话又说回来,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真就坏吗?倒也不是,关键得看说话时的动机和事后补救的态度。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李婶买菜时嫌贵,顺口怼了摊主:“你这菜蔫了吧唧的还好意思卖高价?”结果摊主气得直接收摊走人。你看,看似简单的两句话,既丢了和气又断了买卖。这波操作,你品你细品——是不是亏大发了?
不过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直性子”。有时候直言不讳反而是真诚的表现,关键得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把“你这方案根本行不通”换成“这个方案可能需要再调整下数据支撑”,听着是不是顺耳多了?要我说啊,语言的温度比内容更重要,就像大冬天递热茶,暖手又暖心。
依我看呐,现在社交媒体上的“键盘侠”现象,就是“出口伤人”的升级版。躲在屏幕后面说话不过脑,噼里啪啦打出来的字比刀子还锋利。但别忘了,网络可不是法外之地,你说出去的每句话都在给自己的人品“记账”呢。
说到底,老祖宗留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智慧,搁现在照样管用。下次要开口怼人前,不妨先深呼吸三秒钟,把话在脑子里转个弯。毕竟啊,会说话是本事,懂闭嘴是修养,这两样加起来才是行走江湖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