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mài líng hún
成语解释:比喻以一个人的灵魂去换取荣誉、地位等
成语出处: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他们竟妄想用这一张纸充当贺国威的卖身文契,要他出卖灵魂,出卖自己终生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谴责人
繁体字形:出賣靈魂
英文翻译:sell one's soul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灵:1.灵活;灵巧:灵敏。灵机。灵便。心灵手巧。机件失灵。资金周转不灵。2.精神;灵魂:心灵。英灵。3.神仙或关于神仙的:神灵。灵怪。4.灵验:灵药。这个法子很灵。5.灵柩或关于死人的:守灵。移灵。停灵。灵位。灵前摆满了花圈。6.姓。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哎呦喂,说到“出卖灵魂”这成语,大家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魔鬼交易”那种画面?比如有人为了升职加薪,昧着良心给领导背黑锅,同事私底下嘀咕:“老张这回可真是把灵魂卖给办公室的打印机了啊!”你品,你细品,这种用抽象概念比喻现实利益交换的套路,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出卖灵魂’和普通的选择性妥协有啥区别呢?”好问题!说白了,这成语可不是随便用来形容“吃点小亏”的情况。比如小王为了抢客户,故意隐瞒产品缺陷,这时候隔壁部门的老李摇摇头说:“这小子为了签单,连灵魂都敢挂淘宝上九块九包邮了!”——瞧见没?这里的关键词是“突破底线”,就像把人生GPS的终点强行改成了沼泽地。
不过话说回来,现实生活里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选择?举个栗子,自媒体博主接广告时,是坚持只推良心产品,还是给钱就夸?有个同行自嘲说:“我这周已经第三次把灵魂抵押给金主爸爸了。”这种灰色地带的自我调侃,反而让成语有了新的时代注解。你说这算不算现代人的生存智慧?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说“用灵魂换奶茶自由”,这算不算成语的泛化使用?要我说啊,这种夸张修辞就像给生活加了层滤镜,既保留了成语的冲击力,又消解了原本的沉重感。不过话说回来,真正涉及到核心价值的选择,咱还是得把灵魂的收据保管好,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最后插句题外话,我总觉得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人生这场大型真人秀里,有些选择就像开盲盒——你以为换到的是限量款,拆开可能是个三无产品。所以啊,下次遇到“以魂易物”的场合,记得先摸摸良心还在不在兜里。毕竟这玩意儿要是真弄丢了,补办起来可比身份证麻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