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yī shèng fù
成语解释: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繁体字形:决一勝負
英文翻译:decide in a contest
决:1.水冲破堤岸;开口子:决口。2.确定;拿定主意:表决。犹豫不决。3.确定最后胜负:决赛。决出前三名。4.副词。一定:决不后退。5.处(chǔ)死:枪决。处决。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决一胜负”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比如两个人下棋时,一方突然说:“咱们今天必须决一胜负,输的人请客吃饭!”这句话不仅点燃了比赛的氛围,还让旁观者感受到“胜负在此一举”的紧张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比赛吗?当然不是。职场中同事A对同事B说:“这次项目方案,我们各自做一版,周五决一胜负如何?”这里既保留了竞争意味,又巧妙地将决斗场景转化为良性比拼,反而能激发创造力。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自带“最后一搏”的戏剧张力。比如篮球比赛还剩3秒,解说员高喊:“现在就是决一胜负的关键时刻!”短短七个字,瞬间让观众代入到“成败在此一投”的极致状态。这种语言魔力,正是成语历经千年不衰的原因。
我注意到,现代人更倾向用这个成语表达“彻底解决问题”的诉求。比如朋友间争论不休时,有人提议:“与其各执己见,不如用实验数据决一胜负。”这种用法跳出了输赢框架,转而强调用客观标准终止无谓争论,展现了语言与时俱进的灵活性。
当父母辅导孩子功课时,可能会说:“这道题我们各自解一遍,看看谁的答案对,敢不敢决一胜负?”这种日常化的使用,既消解了学习的枯燥感,又在亲子互动中植入竞技趣味。可见成语的生命力,正源于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使用场景。
观察发现,越是高压环境,这个成语越容易自然流露。电竞选手在决胜局前互相打气:“这把必须决一胜负!”字里行间既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也暗含对对手的尊重。这种微妙的情感平衡,正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生动体现。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成语的价值。它不只是胜负的宣言,更像一把丈量决心的标尺。当人们说出“决一胜负”时,真正传递的是全力以赴的态度——就像马拉松选手在最后冲刺时,眼中早已没有对手,只剩下超越自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