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óng róng jiù yì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成语出处: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为革命而献身
繁体字形:従容就義
英文翻译:go to one 's death unflinchingly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容:1.容纳;包含:容量。无地自容。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2.宽容;原谅:容忍。大度容人。情理难容。3.允许;让:容许。不容分说。容我再想想。4.或许;也许:容或。辗转传抄,容有异同。5.姓。6.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笑容。愁容。怒容。容光。病容。7.相貌:容貌。容颜。仪容。整容。8.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军容。市容。阵容。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哎,说到“从容就义”这成语,不少人可能会想到电视剧里那些大义凛然的主角,但现实中的例子可比这复杂多了。比如说,你听过文天祥的故事吧?这位南宋忠臣被元军俘虏后,面对威逼利诱愣是不投降,最后坦然赴死。有人问:“他咋这么淡定啊?”说白了,这就是“从容就义”——心里有比命更重要的东西撑着,比如气节,比如家国情怀。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现代生活里,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算不算“从容就义”?虽然不一定是牺牲生命,但那种明知危险却依然淡定的态度,你懂的,和成语的内核挺像的。有人可能会杠:“这算不算滥用成语啊?”其实吧,成语本来就可以灵活用,关键看有没有那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坦然劲儿。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问题:“从容就义和莽撞送死有啥区别?”嘿,问得好!区别就在“义”字上。比如说,有人为了逞英雄去冒险,那叫鲁莽;但若是为了保护他人或坚守原则,哪怕看着云淡风轻,那也是真英雄。就像《琅琊榜》里的梅长苏,明知时日无多还布局翻案,这份淡定背后的分量,可比咋咋呼呼的豪言壮语重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就义”这个词太沉重。其实换个角度看,生活中处处有这种精神。比如实习生发现公司数据造假,顶着被辞退的风险也要举报,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从容就义”?这时候肯定会有人问:“这么做值不值?”要我说啊,值不值得看当事人心里那杆秤——有人觉得饭碗重要,有人觉得良心更重要,这事儿还真没标准答案。
最后插句个人观点:现在社会总爱强调“聪明人要学会变通”,但我反而觉得,“从容就义”背后的坚持特别珍贵。就像你明知道说实话会得罪人,但还是要坦坦荡荡说出来,这种“不怂”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守护内心的秩序感。当然啦,咱不鼓励无谓的牺牲,但关键时刻的选择,往往最能看清一个人底色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