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 qīn rè rè
成语解释:亲近热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一味将笑撮在脸上,调引这几个小男女,亲亲热热,胜如亲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人际关系
繁体字形:親親熱熱
英文翻译:lovingly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提到“亲亲热热”的成语,很多人会想到“如胶似漆”这个词。比如邻居张叔和王姨结婚三十多年,出门散步永远牵着手,买菜时还互相提醒对方别忘带钥匙。这不禁让人想问:“亲密关系一定要轰轰烈烈才算好吗?”其实细水长流的日常陪伴,反而更能体现“相濡以沫”的真谛。
再看“情同手足”这个成语,它更适合形容非血缘的深厚情谊。我有个大学室友,当年帮我补习高数到凌晨三点,现在虽然分隔两地,每次通电话还能聊上两小时。这种感情超越了普通朋友,就像《三国演义》里刘关张的桃园结义。现代人常说“塑料友情”,但真诚的交往依然能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有人会疑惑:“亲密无间的关系会不会失去个人空间?”这让我想起老家的木匠李师傅夫妇。他们在同一个作坊工作三十年,工作时各自专注刨木头、刷清漆,休息时就着茉莉花茶说说家常。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既保持着共同话题,又尊重彼此的独立节奏,或许正是长久相处的智慧。
观察公园里的老年合唱团会发现有趣现象。七十多岁的陈奶奶总给老伴留前排座位,王爷爷悄悄在她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些“相敬如宾”的小细节,比年轻时的山盟海誓更有温度。亲密关系如同老树年轮,未必每圈都惊艳,但层层叠加才显厚重。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保持亲密确实需要用心经营。上周在咖啡馆遇见个程序员,他利用通勤时间和异国女友视频学西班牙语,两人约好明年一起去巴塞罗那吃海鲜饭。这种“千里共婵娟”的联结方式,证明科技时代依然能创造专属的情感纽带。毕竟真正的亲热,不在于形式多么新奇,而在于持续传递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