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ǎng lèi chā dāo
成语解释: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敢于赴汤蹈火。
成语出处: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繁体字形:兩肋挿刀
英文翻译:help at the loss of one 's life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肋:[lèi]胸部的两旁:两肋。肋骨。[lē]〔肋脦〕不整洁,邋里邋遢。脦(te)。
插:1.长形或片状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插秧。双峰插云。插翅难飞。把插销插上。2.中间加进去或加进中间去:插手。安插。插花地。插一句话。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说到“两肋插刀”,许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武侠片里的场景:兄弟有难,主角二话不说挺身而出,哪怕刀尖抵在胸口也绝不退缩。比如:“老张为了帮朋友追回被骗的钱,硬是陪着他跑遍大半个城市,甚至差点和对方动手,真有点‘两肋插刀’的意思。”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只是形式变得更“接地气”了。
为什么用“两肋插刀”来形容义气?这个成语其实源自隋唐故事——秦叔宝为救朋友,在岔路口选择往自己两肋“插刀”的方向引开追兵。它传递的是一种“把风险扛在自己身上”的价值观。但要注意的是,古人说的“刀”是比喻,现代社会里,朋友借钱创业失败后你帮着还债、同事被排挤时你公开声援,这些都可以算作“现代版两肋插刀”。
有趣的是,很多人误以为“两肋插刀”就是无底线牺牲,其实不然。我见过一位开餐馆的老板,疫情期间宁可自己贷款,也坚持给员工发基本工资。他说:“这叫‘留得青山在’,大家互相扶持才能走长远。”这种既讲义气又保持理性的做法,或许才是这个成语在当代的真正意义。
如今社会更强调合作与共赢,“两肋插刀”的方式也在进化。比如朋友想转行,你利用周末时间帮他改简历、做模拟面试;邻居老人独居,你主动帮忙修水管、搬重物。这些看似普通的举动,本质上和古人的“插刀精神”一脉相承——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为他人付出实际行动。
有人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插刀’精神吗?”我的观察是:当善意遇上智慧,这种品质反而显得珍贵。就像疫情期间的“救命文档”,无数陌生人自发整理求助信息,他们何尝不是在用新时代的方式“为陌生人插刀”?毕竟,文明社会的进步,从来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