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fān
  • li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fān liǎng cì

成语解释:屡次,多次。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形容反复多次

繁体字形:三番兩次

英文翻译:over and over

三番两次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番:[fān]1.指外国或外族:番邦。番茄。番薯。2.种;样:别有一番天地。3.回;次;遍:思考一番。几番周折。三番五次。翻了一番(数量加了一倍)。[pān]1.番禺(Pānyú),地名,在广东。2.姓。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次:1.次序;等第:名次。座次。车次。依次前进。2.次序在第二的;副的:次子。次日。3.质量差;品质差:次品。这个人太次,一点也不讲究社会公德。4.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或氢原子的:次氯酸。5.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我是初次来北京。试验了十八次才成功。6.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途次。旅次。舟次。7.中间:胸次。言次。8.姓。

成语评论

三番两次”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三次两次”,但实际用来形容事情反复发生或者某人多次重复某个行为。比如:“他三番两次提醒我明天开会,生怕我忘记。”这里的“三番两次”既表达对方的耐心,也暗含一种略带无奈的重复感。

这个成语适合什么场景? 举个例子:同事小王总在会议上提出同样的建议,老板可能会说:“小王三番两次强调这个方案,看来确实有他的道理。”这时候,成语既点出了重复的行为,又暗示需要重视背后的原因。

有趣的是,生活中“三番两次”常和两种情绪挂钩:一种是善意提醒,比如父母叮嘱孩子添衣服;另一种则是负面反馈,比如朋友屡次爽约。比如:“你说好要改掉拖延症,可三番两次还是老样子。”这里就带上了失望的语气。

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这个成语? 我猜,大概因为它能精准传达“重复”与“程度”的关系。比起单纯说“很多次”,“三番两次”还多了一层“已经引起注意甚至困扰”的潜台词。比如网购时看到某条差评被买家反复提及,商家可能会警觉:“这个缺点被三番两次提到,必须尽快改进。”

个人觉得,成语背后藏着人际交往的智慧。比如父母催婚时说“我都三番两次和你谈了”,表面是抱怨,实际是表达关心;但如果换成领导对下属说“同样错误犯三番两次”,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所以使用时,语气和身份关系比成语本身更重要。

最近观察到,互联网时代“三番两次”的现象反而变多了。比如用户重复点击刷新按钮,App弹窗三番两次请求权限。这种设计是否符合用户体验?我的看法是:适度的重复能强化记忆,但过度就会变成干扰。就像做菜放盐,分寸感才是关键。

下次遇到“三番两次”的情况,不妨先想想:这种重复是必要的坚持,还是无意义的消耗?比如健身打卡三次放弃,那是毅力不足;但若是三次调整方法后终于找到节奏,这种“三番两次”反而成了成功的铺垫。你看,同一个成语,不同视角就能品出不同味道。

三番两次的造句

  1. 造句 一颗真心送给你,二目传神感情深,三番两次缠着你,四封情书送给你,五湖四海存知已,六神无主想见你,七老八十也陪你,八抬大轿来接你,九言一鼎来承诺,十全十美伴一生。
  2. 造句 那个议员三番两次危言耸听,现在谁都不相信他了。
  3. 造句 要不是摩西三番两次为他们代祷,他们早就被上帝灭绝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配不上所蒙的崇高呼召。
  4. 造句 三番两次地要想得到对方认可,恰恰证实了你对自己的品德和行动没有把握。
  5. 造句 你三番两次地犯了七宗罪,你必须逃跑否则你的余生将要完全服从上帝的旨意!
  6. 造句 露丝三番两次地谈她的欧洲之行,她的朋友们都听腻了。
  7. 造句 即使是那些问题三番两次超越光明的信仰。
  8. 造句 堂堂无往不胜的铁甲竟然三番两次的败仗除了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之外,国内也传来加急书信,再不打场胜仗,就别回来了。
  9. 造句 林凡轻松接下了这一记势大力沉的攻击,三番两次的挑衅加上自认为无耻的眼神,林凡早就已经做好了对方随时狗急跳墙的准备.
  10. 造句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