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niǔ bā wāi
成语解释:形容不端正。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剥落的土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七扭八歪
英文翻译:crooked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扭:1.掉转:扭头。2.拧(nǐng);拧伤:扭开。扭了腰。3.揪住不放:扭打。4.身体摆动:扭捏。扭秧歌。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歪:1.不正;斜;偏(跟“正”相对):歪嘴。歪戴着帽子。这堵墙歪了。2.不正当的;不正派的:歪理。歪风。
“七扭八歪”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描述一群喝醉的企鹅排队,对吧?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事物歪斜不整齐的状态。比如有人组装家具时没看说明书,最后成品可能“七扭八歪地靠在墙角,像极了抽象派雕塑”——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瞬间让你联想到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实则翻车”的瞬间?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描述具体物品吗?举个反例:办公室里刚成立的跨部门项目组,如果缺乏明确分工,工作流程就会变得“七扭八歪”,像被猫抓乱的毛线团。这说明它不仅适用于物理形态,还能比喻系统或规则的混乱无序。
那在城市建设中如何理解这个成语呢?想象老城区的电线杆“七扭八歪地穿插在巷弄间”,既保留了烟火气又带来安全隐患。这引出一个深层问题:杂乱是否必然代表负面?个人认为,某些“不完美秩序”反而承载着独特的人文记忆,就像手工陶器的瑕疵往往比工业品更有温度。
回到日常生活,当你发现书架上的书七扭八歪时,先别急着整理。试着观察这种偶然形成的排列——或许某本斜插的游记正暗示着你该计划下次旅行。换个角度看,混乱有时是灵感的催化剂。就像儿童搭积木时,那些“失败”的作品往往藏着最有趣的创意。
最后思考这个成语的现代适应性。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是否还会用“七扭八歪”描述事物?试想手机里凌乱的APP图标,或是社交媒体上参差不齐的信息流。这些新时代的“不整齐”反而构成了信息社会的独特景观,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给无序留些宽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