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ò
拼音 [bì huò]
注音 ㄅㄧˋ ㄏㄨㄛˋ
繁体 避禍
是否常用

避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避祸bì huò

    基本解释

    犹避害。

    辞典解释

    避祸  bì huò  ㄅㄧˋ ㄏㄨㄛˋ  

    躲避灾害。
    《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可以避祸。」
    逃难

网络解释

  1. 避祸

    引证释义

    避祸:犹避害。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困》:“避祸迯殃,身全不伤。”

    《宋书·王景文传》:“有心於避祸,不如无心於任运。”

    金 元好问 《临汾李氏任运堂》诗之二:“履危恨无机,避祸欣有策。”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一:“所图既不果,避祸畏事,不能昭雪明德,扬於殿陛,以揭其忠诚,皆不肖无状之罪。”

避祸的单字解释

  • 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 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避祸的近义词

"避祸"的相关成语

【避祸】的常见问题

  1. 1. 当身心的行动可以达到趋福避祸的目的时,意志就发动起来。

  2. 2. 青海门源汉族的民间信仰主要展现了人们的求吉避祸心理,表达了向往健康长寿、家人平安、生活美满、社会安定的良好愿望。

  3. 3. 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在还没有谈到做善事之前,最要紧的是先要把过失改掉才行。

  4. 4. 一方面以避祸全身,另一方面幻想通过隐逸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5. 5. 到杨慎为避祸佯狂伪颠之际,他们觉得抓到稻草了,于是关于杨慎的流言在滇中四起。

  6. 6. 古时登高源于“避祸”,如今在秋高气爽的日子,登山成为人们运动健身、感受自然的传统活动,不少地方的重九登高节还吸引众多游人前往。

  7. 7. 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

  8. 8. 自云霄到来后,那道观立时兴盛起来,求福避祸、问吉求安、向道修行尽皆有之,可谓香火不绝。

  9. 9. 关键在于能否避祸求福、转“危”为“机”。

  10. 10. 因果往复,福地岂能避祸;天魔扰嚷,魍魉觊觎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