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 qiáng jiē dòng
成语解释:形容房屋连片。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霍光论》:“骄妻劲奴,纵横长安中,连墙接栋,比拟宸极,此岂复人臣也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建筑物等
繁体字形:連墙接棟
英文翻译:Wall to wall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栋:1.房屋的正梁。2.量词。用于房屋:一栋房子。
走在老城区的小巷里,两排砖木结构的老宅子连墙接栋地挤在一起,晾衣绳从东家二楼横跨到西家阳台,仿佛整条街的居民都在共享同一片屋檐。这种建筑布局虽然让街道显得狭窄,却意外地拉近了邻里关系——张阿姨炖的排骨香味能飘进李大爷的厨房,王奶奶种的绿萝顺着墙根爬过了三家院墙。
有人可能会问:"连墙接栋只能用来形容房子吗?"其实这个成语正在被赋予新含义。某互联网公司的办公区里,程序员们的工位连墙接栋般排列,显示器组成的"电子城墙"间,代码就像古代屋檐下的雨水,在不同项目组之间流淌传递。这种空间布局虽显拥挤,却让创意碰撞变得更频繁。
笔者曾在江南古镇见过最生动的诠释:河道两侧的吊脚楼通过廊桥相连,二楼住户推开窗就能和对岸邻居递茶杯。这种建筑智慧让我想到,现代城市虽然高楼林立,但真正缺少的或许正是这种"连墙接栋"式的人文联结。当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邻居见面不相识时,老祖宗留下的这个成语反倒成了面镜子。
值得思考的是,密集连接就一定好吗?参观过某创业园区就会发现,连墙接栋的联合办公空间里,初创团队既能共享资源,也要面对噪音干扰。这就像传统民居的格局,既造就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也难免产生"谁家炒辣椒整条街打喷嚏"的趣事。关键不在物理距离的紧密,而在于找到连接与独立的平衡点。
最近逛建材市场时,发现新型装配式建筑构件能像乐高积木般严丝合缝地拼接。施工队师傅打趣说:"现在盖房子才是真正的连墙接栋。"这个变化让我意识到,古老的成语始终在与时俱进——从描述建筑密度,到比喻信息时代的紧密连接,再到如今智能建造的精准对接,语言的生命力就藏在这种不断生长的释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