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ò bù yú chǐ
成语解释:莫:没有谁;逾:超越,引申为过度;侈:奢侈。没有谁不会过度奢侈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莫不逾侈
英文翻译:No more than extravagance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逾:1.超过;越过:逾期。逾限。逾额。年逾六十。2.更加:逾甚。
侈:1.浪费:奢侈。2.夸大;过分:侈谈。
“莫不逾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懂。字面意思是“没有人不超越奢侈的界限”,说白了就是“大家一个比一个铺张浪费”。比如古代贵族办宴会,桌上摆满山珍海味,歌舞表演通宵达旦,甚至用金盘子喂狗——这种攀比式的挥霍,就是典型的“莫不逾侈”。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攀比’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逾侈”二字。攀比可能只是比谁的东西更好,而“逾侈”则强调“超过了合理的限度”。比如现代人买手机,普通款能用却非要买顶配,甚至借钱也要换最新型号,这就不仅是攀比,而是陷入了“为面子透支生活”的陷阱。
我在商场见过这样的场景:某服装店清仓促销,原价三千的外套打折到八百。有位阿姨明明不需要,却因为“便宜”连买五件,最后堆在家里落灰。这种看似精明的消费,本质也是“莫不逾侈”——用捡便宜的心态,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历史上最生动的例子当属《红楼梦》中的贾府。元妃省亲时修建大观园,“银子花得像淌海水似的”,连贵妃本人都说“太奢华过费了”。但贾府上下没人敢简办,生怕丢了面子。这种集体性的奢侈行为,最终加速了家族的衰败。
有趣的是,“莫不逾侈”的现象在现代有了新变种。比如直播间里主播喊着“全网最低价”,观众们疯狂抢购根本用不上的东西;网红餐厅必须排队两小时才能打卡,吃完才发现味道平平。人们追逐的不再是实际价值,而是“参与奢侈狂欢”的仪式感。
我个人觉得,适度消费和享受生活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区分“需要”和“想要”。就像喝茶,用普通的白瓷杯照样能品出清香,何必非要追什么大师手作紫砂壶?物质带来的快乐往往短暂,而学会在简单中寻找满足,或许才是应对“莫不逾侈”最好的解药。
下次看到周围人又陷入疯狂购物时,不妨停下来想想:这真的是生活必需,还是被某种无形的社会压力推着走?就像春天的野花不会因为没人欣赏就不开放,我们的价值也不应该被消费金额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