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wǎng kāi lái
成语解释: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繼往開來
英文翻译:carry forward the cause pioneered by one 's predecessors and forge ahead into the future
继:1.继续;接续:继任。相继。中继线。前赴后继。2.继而:初感头晕,继又吐泻。3.姓。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3.过去的:往日。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说到“继往开来”,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大词”,总出现在工作报告或历史课本里。但仔细想想,它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其实特别有缘。比如老张家的早餐店,儿子接手后既保留了祖传的包子秘方,又开发了低糖豆浆和外卖服务,这不就是典型的继往开来吗?
问:继往开来到底在说什么?本质上是在处理“旧”与“新”的关系。就像接力赛跑,既要稳稳接住前人的接力棒,又要奋力跑出属于自己的那段路程。杭州丝绸老字号“万事利”就是个好例子,他们用数字化技术还原古代织锦工艺,让千年宋锦走进年轻人的衣橱。
问: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这种精神?我们正站在技术爆炸和传统消逝的十字路口。智能手机里装着甲骨文APP,短视频传播着非遗技艺,这种新旧交融每天都在发生。我常看到95后设计师把榫卯结构用在极简家具里,这种创新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老智慧焕发新生机。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科技发达的地区,手工陶艺课反而越火爆。这或许说明,人类在向前狂奔时,总会不自觉地回头寻找精神锚点。就像登山者需要确认来时的路标,才能更安心地探索未知峰顶。
在家庭教育里,继往开来同样适用。我父亲总说:“老规矩要懂,新活法要学。”他既教我背诵《弟子规》,也支持我开发编程课程。这种代际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把祖辈的人生经验转化成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智慧。
最近看到敦煌研究院用AR技术复原壁画,突然明白继往开来不是选择题。就像打游戏通关,既要收集前辈留下的装备,又要学会释放新技能大招。那些能同时做好这两件事的人,往往能在时代浪潮里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说到底,继往开来不是口号,而是种生存智慧。它教会我们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像老树发新芽,既要扎根土壤吸收养分,又要向着阳光伸展枝桠。这种智慧,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