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óng
  • liǎn
  • chì
  • j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óng liǎn chì jǐng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激动

成语出处: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激动

繁体字形:紅臉赤頸

英文翻译:Red face and red neck

红脸赤颈的意思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脸: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2.(脸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4.(脸儿)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赤: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2.泛指红色:赤小豆。面红耳赤。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赤卫队。4.忠诚:赤胆。赤诚。5.光着;露着(身体):赤脚。赤膊。6.空:赤手空拳。7.指赤金:金无足赤。8.姓。

颈:[jǐng]脖子前的一部分。也指脖子:刎颈。延颈伫望。[gěng]用于“脖颈子”“脖颈儿”二词中。脖颈子和脖颈儿指脖子的后部。

成语评论

红脸赤颈”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面红耳赤的样子。比如:“两人因为意见不合,在会议上争得红脸赤颈,差点拍桌子。”这里的“红脸赤颈”生动地描绘了争执时的激烈氛围。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红脸’和‘赤颈’来表达情绪?”其实这和人的生理反应有关——情绪激动时,血液流动加快,脸和脖子会自然泛红。比如孩子考试作弊被抓,低着头红脸赤颈地站在老师面前,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特别强?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不仅用于负面场景。记得去年社区组织义务劳动,张叔和李姨为了“先清理花坛还是先扫马路”争得红脸赤颈,最后却相视大笑,反而增进了邻里感情。这说明情绪表达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如何化解矛盾。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虽然推崇理性沟通,但“红脸赤颈”式的真实情绪流露反而珍贵。就像朋友间偶尔拌嘴,只要不伤和气,适度争执反而能让关系更坦诚。下次看到有人红脸赤颈时,不妨先递杯水,等情绪降温再沟通,效果可能更好。

需要留意的是,这个成语多用于口语场景。比如小说里写“他红脸赤颈地辩解,手舞足蹈的样子惹人发笑”,就比单纯说“他激动地解释”更有画面感。语言就是这样,越具体越能传递温度。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红脸赤颈”能拟人化,你觉得它会是个急性子还是慢性子?欢迎在生活里观察这个成语的妙用,或许会有新发现。

"红脸赤颈"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