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tú chóng

成语解释:不明事理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云岫这东西,不给他两句,他当人家一辈子都是糊涂虫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骂人

繁体字形:糊涂蟲

英文翻译:Muddleheaded insect

糊涂虫的意思

糊:[hú]1.用黏性物把纸、布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糊信封。糊墙。糊顶棚。糊风筝。2.同“”。3.粥类食品。[hū]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子、窟窿或平面:用灰把墙缝糊上。往墙上糊了一层泥。[hù]样子像粥的食物:面糊。芝麻糊。辣椒糊。

涂: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7.姓。

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虫。网虫。可怜虫。应声虫。糊涂虫。

成语评论

糊涂虫”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可爱,但实际用来形容人时,可不太友好。比如你朋友记错了开会时间,导致整个团队空等半小时,这时候同事可能会调侃:“你真是个糊涂虫,下次得把日程表贴在脑门上!”这里的“糊涂虫”既表达了无奈,又带着点宽容,算是人际关系中的缓冲剂。

有人可能会问:糊涂虫”和“马大哈”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指粗心大意的人,但“糊涂虫”更偏向思维混乱,像是脑子里缠了毛线团;而“马大哈”更多指行动上的疏忽,比如出门忘带钥匙这种具体场景。比如同事把项目数据表里的数字抄串行,领导叹气说:“你这糊涂虫,赶紧把毛线团理清楚!”

生活中“糊涂虫”行为常常让人哭笑不得。比如网购时把收货地址写成前公司的门牌号,快递小哥打电话确认时,你一拍脑门:“瞧我这糊涂虫!”这种自嘲式的用法,反而能化解尴尬。我总觉得,偶尔当回糊涂虫未必是坏事——至少能提醒自己该买本备忘录了。

职场中的糊涂虫可就危险了。想象财务人员把报销单金额多写个零,老板可能瞬间血压飙升:“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容不得糊涂虫!”这时候的责备就带着警示意味了。不过有意思的是,某些创意行业反而需要点“糊涂虫思维”,比如设计师故意打破常规视角,这种“选择性糊涂”倒成了创新催化剂。

说到根本,为什么人们会变成糊涂虫现代生活信息过载可能是罪魁祸首。当我们同时处理微信消息、邮件提醒、待办事项时,大脑就像塞满文件的抽屉,找什么都费劲。有位程序员朋友说过金句:“代码写糊涂了就去泡茶,茶包扔进马克杯却倒进矿泉水——这才是真·糊涂虫时刻。”这种状态下,或许该给自己按个暂停键。

观察发现,对待“糊涂虫”的态度能反映人际关系亲密度。陌生人犯糊涂容易被嫌弃,亲密伴侣之间反而会觉得可爱。就像妻子总记不住WiFi密码,丈夫边输密码边笑:“我家这个糊涂虫啊”,语气里分明带着宠溺。这种微妙的语境差异,让汉语表达变得格外生动。

最后想说,偶尔当回糊涂虫无伤大雅,但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需要系统性调整生活节奏。毕竟古人早就提醒过:“难得糊涂”是境界,“总是糊涂”可就是毛病了。不妨试试把重要事项录成语音备忘,或者养成随身带便签的习惯,这些小工具能让“糊涂虫”进化成“清醒侠”。

糊涂虫的造句

  1. 造句 有一个聪明的人,就有一千个糊涂虫,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有一千句蠢话;这个千数压倒了一数,就是都市和农村进步迟缓的原因。契诃夫 
  2. 造句 生活上他是一个糊涂虫。
  3. 造句 我是一个糊涂虫,是世界上最傻的*蛋,但是请相信我,我并不是有意的,能原谅我吗,(造 句 网)让这一切都过去好吗?
  4. 造句 这帮可怜的糊涂虫!已经象笨鸟一样落进我们设下的圈套了,却还蒙在鼓里.
  5. 造句 你的想法倒是很迷惑人的,可人家也不是糊涂虫呀.
  6. 造句 不,我才不给你那隐居的矿工糊涂虫当模特儿呢.
  7. 造句 你真是个糊涂虫,怎么能当他面说他女朋友的呢?
  8. 造句 她对于那些糊涂虫的无知无识,是有十分把握的.
  9. 造句 他是个糊涂虫把自己的眼镜也丢了.
  10. 造句 糊涂虫长着大耳朵,爱生气有一张愤怒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