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ū hòu suàn zhàng
成语解释:指秋收以后结清欠帐。比喻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成语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怕就怕秋后算帐,本来挺明白的事最后也不明白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伺机报复
繁体字形:秌后算帳
英文翻译:Settle accounts after autumn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算:1.计算数目:珠算。笔算。心算。预算。能写会算。算了一笔账。2.计算进去:明天赛球算我一个。3.谋划;计划:失算。打算。盘算。暗算。算计。4.推测:我算他今天该动身了。5.认做;当做:他可以算一个好学生。你们挑剩下的都算我的。6.算数;承认有效力:他说的不算,还得你说。7.作罢;不再计较(后面跟“了”):算了,别说了。他不愿意就算了吧。8.表示比较起来最突出:我们班里,就算他年纪最小了。9.总算:最后算把这个问题弄懂了。10.姓。
帐:1.挂在床上或支在地上用来遮蔽的帷幕。多以布、纱或绸子制成:蚊帐。帐篷。2.同“账”。现在通常写作账。
“秋后算账”这个成语,原本指农业社会里秋收后结算一年的收支,如今常被用来比喻事后追究责任的行为。比如,公司里的小张在项目进行时没提意见,等项目结束后才跳出来批评同事的方案,大家私下嘀咕:“他这是典型的秋后算账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秋后’这个词?”其实这和传统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秋收意味着农忙结束,人们有了空闲处理账目。现代社会虽然不再依赖农时,但这种“等事情尘埃落定再计较”的行为模式依然存在。
比如朋友聚餐AA制,当场都不好意思算钱,第二天却在群里逐条核对消费记录。这时候有人开玩笑:“咱们这是把秋后算账改成‘饭后算账’了?”这种调侃既点出了问题,又缓和了尴尬气氛。
值得思考的是:秋后算账一定是负面的吗?我曾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组织者特意在活动结束后召开复盘会,大家坦诚交流失误。这种“算账”反而成为改进的契机。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带着清算的意味,后者抱着成长的心态。
职场新人小李的案例很有意思。他在季度考核时被主管翻出三个月前的失误,觉得特别委屈。其实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平时主动沟通来避免——就像农民不会把账本压到年底,工作中的小问题及时处理才不会积重难返。
生活中如何处理“算账时刻”?我的经验是: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夫妻俩可以每周留半小时聊聊相处细节,团队可以设置月度的非正式茶话会。这种“分期算账”比憋到矛盾爆发再处理更健康,就像分期还款比利滚利的债务更可控。
有个有趣的发现:越是强调“秋后不算账”的环境,人们反而越容易坦诚交流。就像提前声明“今天讨论对事不对人”,往往能卸下心理防备。这或许说明,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是否“算账”,而在于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
回到成语本身,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与时俱进的解释空间。与其忌讳“算账”,不如思考如何把这种事后复盘转化为正向力量。毕竟,生活不是零和博弈,那些算清楚的账目,最终应该成为共同进步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