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chū guǐ mò
成语解释:像鬼神一样变化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现常比喻行动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神出鬼没
英文翻译:come and go like a shadow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神出鬼没”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周末总是不打招呼就跑到朋友家玩,妈妈抱怨说:“这孩子最近神出鬼没的,跟个特工似的!”这里的“神出鬼没”既表达了行踪不定,又带着点幽默的调侃。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人吗?”当然不是!比如最近办公室的打印机总出故障,小李吐槽:“这台机器简直神出鬼没,需要打印时永远罢工,没人用时突然正常。”你看,连机器也能用这个成语形容,关键是突出“不可预测”的特性。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自带神秘感。记得去年社区出现只流浪猫,总在深夜翻垃圾桶。邻居们在群里讨论:“那只三花猫最近神出鬼没的,前天还看到它在3号楼晒太阳,今天监控里又出现在8号楼。”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又赋予了生活化的趣味。
有人疑惑:“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夸张?”其实要看语境。比如同事总在午休时间消失,你可以开玩笑说:“你最近怎么神出鬼没的,是找到了什么秘密基地?”这时候的夸张反而能活跃气氛。但如果用来描述严肃的失踪案件,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我个人觉得,“神出鬼没”就像语言中的变色龙。它既能表现武侠小说里高手的潇洒:“黑衣人神出鬼没般绕过守卫,转眼消失在西边竹林”,又能描述现代生活中的小插曲:“快递员今天神出鬼没的,我开门拿外卖的功夫,包裹就悄悄出现在门口了。”这种多面性让它成为汉语里特别生动的存在。
下次写作时不妨试试:当你想突出事物难以捉摸的特质,又不愿用直白的“时有时无”时,“神出鬼没”就像撒在文字里的胡椒粉,能瞬间增加表达的层次感。比如描写季节变化:“今年的倒春寒神出鬼没,昨天还穿着短袖,今早又被冷风吹得翻出了羽绒服。”这样的描述是不是比平铺直叙更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