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èng yī bí zǐ huī
成语解释: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
成语出处: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碰一鼻子灰
英文翻译:A touch of ashes
碰:1.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突然接触:碰杯。不小心腿在门上碰了一下。2.碰见;遇到:碰面。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3.试探:碰碰机会。我去碰一下看,说不定他在家。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鼻:1.鼻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和呼吸器官:鼻子。2.鼻儿,器物突出带孔的部分:针鼻儿。门鼻儿。3.创始:鼻祖。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碰一鼻子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它的意思可一点不轻松——说的就是满怀热情去做某件事,结果被泼了冷水,甚至被人嫌弃。比如小明兴冲冲地给同事提了个方案,结果对方直接回了一句“这个点子太老套了”,小明顿时尴尬得想钻地缝,这就是典型的“碰一鼻子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总会遇到这种尴尬场面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人和人的想法、需求本来就不一样。比如你觉得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特别用心,但对方可能完全get不到;你觉得自己提的建议能解决问题,但对方可能早就试过类似的招了。这种“信息差”和“经验差”,很容易让一方觉得“我明明很努力了”,另一方却觉得“这根本没用”。
那怎么避免“碰一鼻子灰”呢?这里有个小技巧:先观察,再行动。比如邻居老张想帮小区修剪花草,结果刚拿起剪刀就被物业拦住了,因为人家有专业园丁定期维护。如果他提前问一句“需不需要帮忙”,可能就能省去这场尴尬。生活中很多事不是光靠热情就能解决的,了解对方真实需求比盲目行动更重要。
不过换个角度看,偶尔“碰一鼻子灰”未必是坏事。我有个朋友创业时被投资人拒绝了十几次,每次被拒他都会追问原因,后来发现这些反馈反而帮他改进了商业计划书。用他的话说:“灰扑得多了,脸皮厚了,脑子也清醒了。”你看,失败的经历如果处理得当,反而能变成升级的台阶。
最后想说的是,谁还没碰过几次灰呢?重要的是别让一次尴尬困住自己。就像小孩学走路总会摔跤,成年人做事也需要在试错中成长。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幽默地自嘲一句:“哎,今天又给鼻子做了个灰尘护理!”笑着拍拍灰,转身寻找下个机会,可能反而让人看到你的豁达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