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sǐ yǔ gòng
成语解释: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彼此情谊深重。
成语出处:《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生死與共
英文翻译:go through thick and thin together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与:[yǔ]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5.姓。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yù]参与:与会。[yú]同“欤”。
共:[gòng]1.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2.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3.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4.总计,合计:共计。总共。5.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共產党”的简称。[gōng]1.古同“恭”,恭敬。2.古同“供”,供奉,供给。
“生死与共”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或困难,都愿意和对方共同承担,甚至一起面对死亡的威胁。比如在战争年代,战友之间常说“咱们生死与共”,表达的不仅是信任,更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联结。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张和妻子经营一家小吃店,疫情时生意惨淡,债主天天催款。有人劝老张离婚分割财产,他却说:“我俩从摆地摊起就生死与共,现在更不能丢下她。”这种“共患难”的坚持,让原本冷清的店铺后来成了社区网红店。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拼命式”的关系吗?其实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核从未过时。去年郑州暴雨,陌生人手挽手组成人墙救被困孕妇;职场中同事熬夜协作攻克项目难关——这些都在诠释新时代的生死与共,不一定是面对死亡,而是困境中的彼此托举。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越是强调个人主义的时代,人们反而越渴望生死与共的关系。就像最近爆火的露营热,年轻人扎堆在野外搭帐篷,表面是亲近自然,深层是寻找共同克服风雨的伙伴。这种心理需求,或许正是成语穿越千年的生命力。
需要警惕的是,生死与共不等于道德绑架。曾见情侣以“为你死都愿意”要挟对方改变人生规划,这反而扭曲了成语的本意。真正的生死与共,应该像登山队的保护绳——平时各自攀登,危急时刻才紧紧相系。
最后看个反差案例:某公司高管在年会上高喊“与公司生死与共”,三个月后却带着团队集体跳槽。可见没有实际行动支撑的誓言,终究只是漂亮的空话。生死与共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像茶壶和茶杯的关系——平时各自独立,沸腾时共同承受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