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n lào bǎo shōu
成语解释: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况良好,不论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97章:“有了扬水站,起码有一半地水浇了,就是说,往后要有一半地旱涝保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繁体字形:旱澇保収
英文翻译:Drought and flood protection
旱:1.跟水无关的:旱烟。旱伞。旱冰。2.非水田的;陆地上的:旱地。旱稻。旱獭。旱船。3.指陆地交通:旱路。起旱。
涝:1.庄稼因雨水过多而被淹(跟“旱”相对):防旱防涝。庄稼涝了。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排涝。
保:1.保护;保卫:保健。保家卫国。2.保持:保温。保鲜。3.保证;担保(做到):保质保量。保你一学就会。4.担保(不犯罪、不逃走等):保释。取保候审。5.保人;保证人:作保。交保。6.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参看〖保甲〗。7.姓。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旱涝保收”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无论干旱还是洪涝都能保证收成。但你知道吗?它其实藏着现代人都渴望的“安全感”。比如老张在村里种了两种作物:玉米耐旱,水稻耐涝。隔壁老王问他:“你这不是折腾吗?”老张嘿嘿一笑:“这叫双保险,老天爷变脸也不怕饿肚子。”
有人要问了:这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举个真实案例——小李在互联网公司做设计,同时自学短视频剪辑。去年公司裁员,她立刻转型自由职业,现在接单量比上班时还多。这种“技能组合拳”就像给职场生涯加了防撞气囊。
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旱涝保收不等于躺平。就像农民要研究天气规律,职场人也要关注行业风向。我认识的一位民宿老板,疫情前就把30%资金转投社区生鲜店,结果旅游业寒冬时,生鲜业务反而成了救命稻草。这告诉我们:主动布局比被动防御更重要。
年轻人常问:“现在学什么才不会被淘汰?”其实答案就藏在成语里。程序员学点心理学知识,教师掌握新媒体运营,这种跨领域能力就像给知识库装上伸缩杆。毕竟,没人能预测明天刮什么风,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多备几把伞。
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上班族开始经营“下班后事业”。有人开网店,有人做知识付费,这些“第二曲线”不是单纯图赚钱,更像是给生活装了个备胎。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不正是现代版“旱涝保收”吗?
说到根本,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确定性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与其焦虑未知风险,不如把精力花在构建抗风险系统上。就像智能手机不能只靠一块电池,人生也需要多几个充电接口。当我们的选择支点变多,面对变化时自然就多了几分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