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n
  • lào
  • bǎo
  • shō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n lào bǎo shōu

成语解释: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况良好,不论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97章:“有了扬水站,起码有一半地水浇了,就是说,往后要有一半地旱涝保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繁体字形:旱澇保収

英文翻译:Drought and flood protection

旱涝保收的意思

旱:1.跟水无关的:旱烟。旱伞。旱冰。2.非水田的;陆地上的:旱地。旱稻。旱獭。旱船。3.指陆地交通:旱路。起旱。

涝:1.庄稼因雨水过多而被淹(跟“旱”相对):防旱防涝。庄稼涝了。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排涝。

保:1.保护;保卫:保健。保家卫国。2.保持:保温。保鲜。3.保证;担保(做到):保质保量。保你一学就会。4.担保(不犯罪、不逃走等):保释。取保候审。5.保人;保证人:作保。交保。6.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参看〖保甲〗。7.姓。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成语评论

旱涝保收”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无论干旱还是洪涝都能保证收成。但你知道吗?它其实藏着现代人都渴望的“安全感”。比如老张在村里种了两种作物:玉米耐旱,水稻耐涝。隔壁老王问他:“你这不是折腾吗?”老张嘿嘿一笑:“这叫双保险,老天爷变脸也不怕饿肚子。”

有人要问了:这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举个真实案例——小李在互联网公司做设计,同时自学短视频剪辑。去年公司裁员,她立刻转型自由职业,现在接单量比上班时还多。这种“技能组合拳”就像给职场生涯加了防撞气囊。

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旱涝保收不等于躺平。就像农民要研究天气规律,职场人也要关注行业风向。我认识的一位民宿老板,疫情前就把30%资金转投社区生鲜店,结果旅游业寒冬时,生鲜业务反而成了救命稻草。这告诉我们:主动布局比被动防御更重要。

年轻人常问:“现在学什么才不会被淘汰?”其实答案就藏在成语里。程序员学点心理学知识,教师掌握新媒体运营,这种跨领域能力就像给知识库装上伸缩杆。毕竟,没人能预测明天刮什么风,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多备几把伞。

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上班族开始经营“下班后事业”。有人开网店,有人做知识付费,这些“第二曲线”不是单纯图赚钱,更像是给生活装了个备胎。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不正是现代版“旱涝保收”吗?

说到根本,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确定性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与其焦虑未知风险,不如把精力花在构建抗风险系统上。就像智能手机不能只靠一块电池,人生也需要多几个充电接口。当我们的选择支点变多,面对变化时自然就多了几分从容。

旱涝保收的造句

  1. 造句 旱涝保收,即使赔了,最起码还听个响过回瘾,听起来也不难听。
  2. 造句 明朝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尤其是这样旱涝保收还威风的差事,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3. 造句 2014年,全省将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0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9万亩,新增旱改水面积20万亩。
  4. 造句 坝系不仅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还能淤成坝地,旱涝保收,其农作物产量是坡耕地的6—10倍,是梯田的2—4倍,被群众誉为“保命田”。
  5. 造句 用李真的话来说,就是旱涝保收,整个一异界小公务员。
  6. 造句 使相对贫瘠的苏州成为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7. 造句 飞龙泉二队215亩水浇地全部实行了冬灌,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李明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8. 造句 庄稼不收也得年年种,旱涝保收的事情谁也干不来,还是重操旧业,一门心思搞学习,用某一首歌唱的那就是涛声依旧。
  9. 造句 去年冲动之下,辞去了旱涝保收的公职。
  10. 造句 一进工厂,就捧上了铁饭碗,旱涝保收,这一辈子就有了保障。

"旱涝保收"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