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àng
  • l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àng làng wú jī

成语解释: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成语出处:宋 惠洪《遇如无象于石霜,如与睿廓然相好,故赠之》诗:“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无羁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受约束

繁体字形:放浪無羈

英文翻译:bohemian

放浪无羁的意思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羁:1.马笼头:无羁之马。2.拘束;束缚:羁押。放荡不羁。3.停留(在外地);寄居他乡:羁留。羁旅。

成语评论

提到"放浪无羁"这个词,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或许是个背着吉他四处游走的街头艺人,或是说走就走独自进藏的青年。这种不被常规束缚的状态,就像邻居张叔五十岁突然辞职开民宿时说的:"前半生活成模板,后半生总得活成屏保。"

举个例子更直观。朋友小林去年把积蓄全投在改装房车上,现在边接设计单边环游中国。他在敦煌鸣沙山给我发消息:"昨天在茶卡盐湖画图纸,今天在祁连山脚下改方案,甲方压根不知道我坐标在变。"这种既保持职业素养又打破空间限制的生活方式,正是放浪无羁的生动诠释。

有人问:放浪无羁就是完全不管不顾吗? 其实不然。你看敦煌壁画修复师老周,工作时严谨得能用镊子夹起一粒沙,但每逢休假就骑着摩托穿越戈壁。他说:"规矩是经线,洒脱是纬线,织出来的生活才够结实。"这或许道破了核心——真正的放浪无羁,往往建立在对某些准则的深刻理解之上。

我常观察城市里的自由职业者群体。他们确实没有固定工位,但咖啡店的固定座位、共享办公区的专属储物柜,这些自创的"流动秩序"反而更考验自律能力。就像风筝飞得越高,牵线的手越要稳当。放浪无羁从来不是失控,而是选择把缰绳握在自己手里。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置"灵感假",允许员工每年自选两周完全脱离工作。某科技公司主管跟我分享:"我们需要的不是永远中规中矩的零件,而是能带着新鲜空气回来的探索者。"这说明社会正在重新理解"规矩"与"突破"的共生关系。

黄昏时分的滨江步道最能诠释这种平衡。跑步的人按配速规规矩矩刷圈,滑板少年在栏杆上炫技,散步的老夫妻沿着盲道慢慢走——各得其乐又互不干扰。或许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在该放肆时尽情舒展,在该守序时懂得收敛,像呼吸般自然转换。

看着窗外又开始下雨,忽然想起三毛那句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放浪无羁的真谛,大概就是给灵魂造个随时能返航的港湾,然后放心去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