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ng jiàn pái
成语解释:古代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你掩护的东西
成语出处:庐隐《今后妇女的出路》:“她们拿拥护母权作挡箭牌,暗地里过着寄生的享乐生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擋箭牌
英文翻译:shield
挡:[dǎng]1.拦住;抵挡:拦挡。挡住去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件单衣可挡不了夜里的寒气。2.遮蔽:挡风。挡雨。山高挡不住太阳。3.(挡儿)挡子:火挡。炉挡儿。4.排挡的简称:二挡。空挡。挂挡。倒挡。5.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dàng]见〖摒挡〗(bìngdàng)。
箭:1.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运动用的箭一般用钢、铝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离:一箭之遥。半箭多路。
牌:1.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门牌。路牌。牌子。牌匾。牌价。2.凭证:金牌。银牌。腰牌。3.产品的商标:名牌货。4.古代兵士在战争时或现代警察在驱散示威者时用来遮护身体的东西:盾牌。挡箭牌。5.娱乐或赌博用的东西:纸牌。扑克牌。麻将牌。6.神主、灵位或题着名字作为祭祀对象的木牌:牌位。7.词曲的调名:词牌。曲牌。牌子曲。
说到“挡箭牌”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剧里士兵举着盾牌挡箭的画面。不过在生活中,“挡箭牌”早就脱离了字面意思,变成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社交智慧。比如朋友约你周末爬山,你不想去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可能会说“最近工作太忙了,下周还要交报告”——这时候“工作太忙”就成了你的挡箭牌。
为什么大家总需要挡箭牌呢?仔细想想,很多场合直接说真话确实容易尴尬。就像同事把失误推给打印机卡纸,家长把训孩子说成“为你好”,这些挡箭牌既保护了面子,又避免了正面冲突。但这里有个核心问题:挡箭牌到底是聪明的话术,还是逃避责任的借口?
记得有次公司开会,市场部把推广效果差归咎于“最近天气不好,大家都不出门”。这个挡箭牌乍听合理,细想却站不住脚——同期的竞品活动明明人气爆棚。这种情况下的挡箭牌,就像用纸糊的盾牌,反而暴露了更深层的问题。真正有效的挡箭牌,应该像武侠小说里的乾坤大挪移,既能化解攻势,又不伤和气。
我发现现代人用挡箭牌有个新趋势:越来越爱搬出专家名头。比如劝家人少吃腌制品,会说“央视报道过亚硝酸盐超标”;说服老板加薪,会引用某某机构的市场薪酬报告。这种策略聪明在既表达了真实诉求,又把压力转移给第三方。不过要注意的是,挡箭牌用多了容易变成“狼来了”,关键时候可能就没人当真了。
个人觉得挡箭牌本身没有对错,重点在于使用动机。就像炒菜放盐,适量能提味,过量就齁嗓子。偶尔用挡箭牌化解尴尬无伤大雅,但要是总把“大环境不好”“别人都这样”挂在嘴边,久而久之连自己都会相信这些借口。真正的高手,懂得在必要时刻放下挡箭牌,像围棋里的“弃子争先”,用真诚换得更多可能性。
下次遇到非用挡箭牌不可的情况,不妨试试“三层包菜法”:外层裹上客观事实,中间夹带真实原因,内核保留个人隐私。比如拒绝推销可以说“最近在调整消费计划(事实),需要控制开支(原因),具体细节就不方便说了(隐私)”。这样的挡箭牌既体面又结实,还能给对方留足台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