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è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èn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成语出处: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形容痛恨到极点

繁体字形:恨之入骨

英文翻译:hate someone to the core hatred marrow

恨之入骨的意思

恨:1.仇视;怨恨:仇恨。恨之入骨。2.懊悔:悔恨。遗恨。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提到“恨之入骨”,你脑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比如老张提起欠债不还的老王,咬着牙说:“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他,简直是恨之入骨!”这种情绪像钉子扎进木头,拔出来也会留下痕迹。

有人问:“恨到骨头里算夸张吗?”其实不然。试想员工被上司长期打压,离职时摔门而出:“我对他恨之入骨,这辈子都不想再见面。”这种累积的敌意如同慢性毒药,伤人更伤己。

为何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恨意?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到尊严被践踏或底线被突破时,防御机制会催生出极端情绪。就像电视剧里,女儿发现父亲出轨害死母亲,红着眼睛说:“我对他的恨已经刻进骨头里。”这种戏剧化的表达,恰是人性真实的写照。

需要警惕的是,恨之入骨真能解决问题吗?邻居两家人为宅基地闹上法庭,二十年不相往来。直到拆迁队推倒界墙,两家老人看着废墟突然笑了——执念困住的终究是自己。这提醒我们,再深的恨意也抵不过时间冲刷。

个人认为,与其让恨意扎根,不如试着在情绪火山爆发前按下暂停键。就像处理电脑死机,强制重启虽显生硬,却能避免系统崩溃。毕竟人生不是武侠小说,没有那么多快意恩仇,学会与不完美和解,或许才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下次遇到让人咬牙切齿的事,不妨试着问自己:五年后这件事还重要吗?答案往往会让人豁然开朗。世间本就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不愿松手的人。当阳光照进心底,那些坚冰般的恨意,终会化作滋养成长的春水。

恨之入骨的造句

  1. 造句 对敌人我们恨之入骨。
  2. 造句 对那些贪官污吏,人民群众恨之入骨。
  3. 造句 他对那些盗伐国家森林的人恨之入骨。
  4. 造句 这个狗官,暴戾恣睢,滥杀无辜,当地乡民对他恨之入骨。
  5. 造句 对敌人这种灭绝人性的兽行,老百姓无不恨之入骨。
  6. 造句 战士们对出卖同志的叛徒恨之入骨,纷纷要求去除掉他。
  7. 造句 小偷是个让人恨之入骨的贼。
  8. 造句 敌人虽然对他恨之入骨,对他却不敢轻举妄动。
  9. 造句 小偷真让人恨之入骨。
  10. 造句 他仗着父母的地位横行霸道,乡民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