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成语解释: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繁体字形:恆河沙數
英文翻译:innumerable
恒:1.永久;持久:永恒。恒心。2.恒心:有恒。持之以恒。3.平常;经常:恒态。恒言。人之恒情。4.姓。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沙:[shā]1.细小的石粒:风沙。防沙林。飞沙走石。2.像沙的东西:豆沙。3.姓。4.(嗓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沙音。5.沙皇:沙俄。[shà]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
数:[shù]1.数目:次数。数额。2.几;几个:数次。数日。3.天数;命运:气数。在数难逃。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首先产生了自然数(正整数),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零、无理数、负数、虚数等。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6.指数学:数理化。[shǔ]1.点算:数数(shù)。数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数得上。数一数二。3.责备;列举错误:数说。数落。[shuò]屡次:频数。
“恒河沙数”这个成语听起来玄乎,其实它想表达的就是“多到数不清”。比如你站在敦煌鸣沙山上,看着脚下绵延的沙丘,可以这样说:“鸣沙山的黄沙如恒河沙数,风吹过时仿佛能听见千年驼铃的回响。”这时候要是有人问:“为什么要用恒河沙数来形容沙子?”答案很简单——古印度人最早用恒河里的沙粒比喻无限量,这个意象顺着佛教经典传到中国,就成了咱们文化里的“计量单位”。
科技领域也藏着活例子。当程序员调试代码时看到报错提示,可能会自嘲:“这系统日志里的BUG简直恒河沙数,改完一个又冒出来三个。”有人可能疑惑:“这里用恒河沙数合适吗?”其实特别贴切,既保留了成语的古韵,又巧妙吐槽了现代技术工作的日常,这种跨时空的幽默恰恰是汉语的魅力。
更接地气的用法在菜市场就能找到。张阿姨挑着水灵灵的樱桃念叨:“今年樱桃结得恒河沙数,价钱怕是卖不上去咯。”要是年轻人问:“直接说‘很多’不行吗?”关键在于,成语自带画面感——恒河沙数让人瞬间联想到密密麻麻的果实压弯枝头的景象,比干巴巴的“很多”生动十倍。
值得讨论的是,为什么这个佛教术语能在中文里活两千年?我的观察是:人们永远需要既文雅又有分量的表达方式。就像现在说“海量数据”,古人说“恒河沙数”,本质上都在寻找超越日常认知的参照物。有趣的是,印度恒河近年面临生态危机,沙量早已不如往昔,但这反而让成语获得了新的哲学意味——所谓无限,本就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浪漫想象。
试着把这个成语放进科幻场景:“宇航员透过舷窗望去,类地行星在星海中恒河沙数般铺展开来。”当读者产生“宇宙中真有这么多行星吗”的疑问时,我们突然意识到——科学验证的数量级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刻对浩瀚星空的具象化感知,这正是语言超越数字计算的美妙之处。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唐代义净法师翻译《金刚经》时,把“恒河沙数”创造成语,但原经文中其实比喻了七次“恒河沙数”,可见古人早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实是七遍)。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笑叹一句“麻烦多如恒河沙数”,然后想起敦煌的风、印度的河、唐代的译经僧——这些文化碎片,正在你的话语里重新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