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gōng lì yè
成语解释: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和事业。
成语出处:宋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建立功勋和事业
繁体字形:建功立業
英文翻译:build up establishment
建:1.建筑:扩建。建造。建体育馆。2.成立;创立:建国。建军。3.提出;首倡:建议。4.指福建:建漆。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业:1.行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饮食业。各行各业。2.职业:就业。转业。业余。无业。3.学业:肄业。修业。毕业。结业。4.事业:功业。创业。业绩。5.产业;财产:家业。业主。6.从事(某种行业):业农。业商。7.姓。8.佛教徒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分别叫做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三业,包括善恶两面,一般专指恶业。9.已经:业已。业经。
说到“建功立业”,很多人会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比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但普通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这种价值呢?其实,成语中的智慧往往能给我们启发。
比如“功成名就”这个成语。有人问:“是不是必须做大事才算成功?”其实不然。一位乡村教师扎根山区二十年,培养出无数学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用知识改变了整个村子的命运,这何尝不是一种“功”?重点在于找到自己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领域,并坚持投入。
再看“大显身手”这个词。许多人认为机会太少,但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反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一个程序员开发出一款解决老年人就医难题的App,或是社区志愿者组织垃圾分类公益活动,都是在用独特的方式“显身手”。关键在于主动观察需求,把个人能力与社会痛点结合。
有人会疑惑:“普通人资源有限,如何突破局限?”这里可以用“聚沙成塔”来回答。深圳某城中村的菜市场改造项目,最初只是几个摊主自发整理货架,后来逐渐吸引商户联盟、政府支持,最终成为城市更新的标杆案例。这说明,小行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质变。
个人认为,“建功立业”在现代语境中已经发生转变。它不再局限于开疆拓土或封侯拜相,而更多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改善他人生活上。就像“愚公移山”的故事,重要的不是真的搬走大山,而是传递持续行动的精神。哪怕每天只影响一个人,长期积累也能形成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最后用“水到渠成”收尾。与其焦虑如何快速成功,不如专注做好眼前能控制的事。一个外卖骑手通过研究配送路线优化方法,三年后成为区域运营顾问;一个宝妈记录育儿经验分享到网络,意外帮助上万家庭——这些案例都印证了:当积累足够时,成果会自然显现。
每个时代对“功业”的定义不同,但内核始终是创造价值。重要的是不被宏大叙事吓倒,而是找到自己与世界的连接点,用持续行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建功立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