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n
  • sān
  • y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n sān yuàn sì

成语解释:事事埋怨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我堂客总是埋三怨四,’谢庆元讲到这里,侧耳听听帐子里已经起的均匀微细的鼾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埋三怨四

英文翻译:complain about this and that

埋三怨四的意思

埋:[mái]1.(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埋藏。埋地雷。2.隐藏:埋伏。隐姓埋名。[mán]〔埋怨〕抱怨;责备。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怨: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成语评论

生活中常遇到这样一种人:明明是自己点的外卖送晚了,却叉着腰对快递员发火;公司项目进度卡壳,开会时只顾着数落同事的PPT配色难看。这种逮着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反复挑刺的行为,就像成语"埋三怨四"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总有人习惯性抱怨?这其实暗藏着一个心理陷阱。当我们对核心问题束手无策时,就会像被戳破的气球到处乱窜——比如丈夫搞不定孩子的作业辅导,转而抱怨妻子买的铅笔太短;项目经理理不清工作流程,反而揪着实习生没及时换饮水机水桶。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抱怨,本质上是对自身无能的掩饰。

记得去年部门团建时,新来的实习生小李就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当时预定的大巴车半路抛锚,老员工们七嘴八舌抱怨天气、抱怨行政部、甚至抱怨司机早餐吃太饱。小李却默默联系租车公司,十分钟就调来两辆中巴,途中还变魔术般掏出提前准备的晕车贴。这个对比让我明白:真正的能力者都在解决问题,只有怯懦者才躲在抱怨的壳里。

互联网时代,"埋三怨四"有了新变种。朋友圈里常见这样的动态:配图是精致下午茶,文字却在抱怨"生活好无聊";晒着健身打卡照,却抱怨"教练不够专业"。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达,实则是用抱怨来铺垫自己的优越感。就像镀金鸟笼里的金丝雀,既要展示笼子的华美,又要抱怨飞翔空间太小。

如何打破这种负面循环?有个简单有效的"抱怨转化公式":每次要抱怨时,先问自己"这件事我能改变吗?"。会议室空调太冷,与其抱怨同事不懂调节,不如起身调温度;快递被物业代收,与其埋怨物业不送上楼,不如主动沟通设置快递架。这个思维转换就像给情绪装了个过滤网,把无用的怨气筛成具体的行动方案。

观察发现,职场中晋升最快的人往往有个共同点:他们也会遇到糟心事,但抱怨的话到嘴边会拐个弯。上周三的晨会上,技术主管面对系统崩溃危机时的话术就很有意思:"服务器这次耍小性子,正好逼我们升级容灾方案。小王你带组研究自动修复机制,莉莉负责准备客户安抚方案,我联系云服务商要补偿。"这种化抱怨为机遇的智慧,远比单纯的指责更有建设性。

说到底,"埋三怨四"就像精神上的慢性病,初期症状是情绪低落,长期不治可能导致人际关系恶化。但换个角度看,抱怨也是面诚实的镜子,照见我们内心真实的焦虑点。下次当抱怨的念头冒出来时,不妨把它当作改进生活的信号灯——毕竟,发现问题是天赋,解决问题才是本事。

埋三怨四的造句

  1. 造句 你们现在还不算幸福吗?车接车送,一次有事没去,就埋三怨四的,要不,我跟你比比童年吧!
  2. 造句 对组织的安排不准埋三怨四,不准讨价还价,不准纠缠领导。
  3. 造句 徐远举开始埋三怨四,他怀疑是有人捣鬼。
  4. 造句 一天吃晚饭,饭桌上,婆婆又开始埋三怨四,絮絮叨叨。
  5. 造句 作为基层干部,如果埋三怨四,害怕矛盾,脱离群众,躲避困难,知而不行、能而不为,矛盾只能越积越多,以至积重难返。
  6. 造句 三任省委省政府互不推诿,不拈轻怕重,不揽功邀赏,不拆台设障,不埋三怨四,不虚掷空谈。

"埋三怨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