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ū gū zhuì dì
成语解释: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成语出处: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出生
繁体字形:呱呱墜地
英文翻译:be born
呱:[guā]拟声词:呱哒。呱呱。[gū]〔呱呱〕拟声词。婴儿的哭声:呱坠地。[guǎ]见〔拉呱儿〕
呱:[guā]拟声词:呱哒。呱呱。[gū]〔呱呱〕拟声词。婴儿的哭声:呱坠地。[guǎ]见〔拉呱儿〕
坠:1.落:坠马。坠楼。摇摇欲坠。2.(沉重的东西)往下垂;垂在下面:石榴把树枝坠得弯弯的。他的心里像坠上了千斤的石头。3.垂在下面的东西:扇坠儿。耳坠儿。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呱呱坠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它常用来形容新生儿来到世界的那一刻,但你知道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吗?咱们先看个例子:
例句1:深夜的产房里,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小生命呱呱坠地,护士轻轻擦去他脸上的血污,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为什么非要用‘呱呱’形容哭声?用‘哇哇’不行吗?”其实这里的“呱呱”(guā guā)是古汉语中模拟婴儿哭声的拟声词,和“哇哇”本质相同。但因为成语有固定搭配,就像“守株待兔”不能说成“守树等兔”一样,语言的传承性让“呱呱坠地”保留了独特韵味。
例句2:这家百年老字号初创时,不过是个街边小作坊,谁曾想这个呱呱坠地时仅有三名员工的企业,如今成了行业标杆。
看到这里或许会疑惑:“成语还能用在企业身上?”这正是汉语的妙处——通过比喻让抽象概念具象化。把企业比作“新生儿”,既点明了初创阶段的脆弱性,又暗含成长潜力。就像我常和朋友说的:“语言就像橡皮泥,捏成什么形状全看你怎么用。”
例句3:纪录片里,刚破壳的雏鸟浑身湿漉漉的,在镜头前奋力扑腾翅膀的样子,像极了人类婴儿呱呱坠地时的模样。
这时候你可能会心一笑:“这不就是跨物种的联想吗?”确实如此。成语的延展性让我们能在不同领域找到共鸣,这种语言现象印证了钱钟书说的“比喻有两柄多边”。不过我个人觉得,相比其他新生类成语,“呱呱坠地”自带声音特效,更适合需要营造现场感的场景。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年轻父母发朋友圈时,反而更爱用“人类幼崽正式上线”这样的网络用语。这或许说明传统成语需要更多符合时代语境的创新用法。比如在科技报道里写“人工智能项目呱呱坠地”,既保留文化底蕴,又赋予新意,就像给老树嫁接新枝。
最后留个小思考:如果你要形容一本新书出版,会说它“呱呱坠地”吗?其实未尝不可。关键不在于是否完全符合词典定义,而在于使用者能否通过具体语境,让这个诞生于农耕时代的成语,在水泥森林里继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