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 cuī yù zhé
成语解释: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繁体字形:蘭摧玉摺
英文翻译:premature death of a virtuous or gifted individual
兰:1.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清香,可盆栽供观赏。2.兰草,即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摧:折断;破坏:摧折。摧毁。无坚不摧。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兰摧玉折”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原本形容像兰花被折断、美玉被摧毁一样,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或美好事物突然遭受不幸。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公司里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突然病倒,同事们纷纷感叹这真是兰摧玉折。”这里既保留了原意里的惋惜感,又符合现代生活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人身上吗?其实不然。比如描述地震后的古建筑群,可以说“看着这些兰摧玉折的百年老宅,文物保护者红了眼眶”。这种用法既拓展了成语的适用范围,也保留了事物被意外摧毁的核心意象。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古人要用兰花和美玉作比喻?我个人觉得这和传统文化中对这两种事物的特殊情感有关。兰花象征高洁品格,美玉代表完美无瑕,用它们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亡,更能引发强烈共鸣。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精心培育的盆栽被台风刮断,那种痛心和这个成语表达的情绪是相通的。
现代生活中,“兰摧玉折”还能怎么用?试着想象这样的场景:科技新星的初创公司因政策突变倒闭,投资人摇着头说“这么好的项目真是兰摧玉折”。这种用法既贴切又不显陈旧,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近年常被用于文艺创作。比如某部小说描写天才画家遭遇车祸,书评人用“兰摧玉折般的命运转折”作标题,既点题又引发读者共鸣。可见只要把握住“美好事物突遭不幸”的内核,传统成语完全能在新时代焕发新意。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理解这个成语:它不仅是惋惜的叹息,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提醒。就像看到春天里被风雨打落的花苞,我们在感叹“兰摧玉折”时,也会更懂得珍惜眼前绽放的花朵。这种积极转化,或许正是成语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