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è cǐ bù pí
成语解释: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樂此不疲
英文翻译:always enjoy it
乐:[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疲:1.身体劳累的感觉: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精疲力尽。2.懈怠,不起劲:疲塌。疲软。
“乐此不疲”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喜欢做这件事,从不觉得累”,但具体怎么用才贴切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人爱研究菜谱,每天下班后花两小时捣鼓新菜式,哪怕失败十几次依然兴致勃勃。这时候就可以说:“他对做饭真是乐此不疲啊!”为什么这类人不会厌倦呢?或许是因为过程中的探索感,比结果更让人着迷。
再来看职场场景。比如同事小王总主动接项目,周末还跑去公司加班。有人问他:“这么拼图啥?”他笑答:“做喜欢的事怎么会累?”这其实暗含了“乐此不疲”的状态。这里的关键点是什么?或许在于“自我驱动”——当工作与个人价值产生深度联结时,辛苦反而成了享受。
有人疑惑:这和“废寝忘食”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如你追剧到凌晨三点,这叫废寝忘食;但若你坚持十年如一日写读书笔记,这才是乐此不疲。前者是短期沉迷,后者是持续的热爱。这种区别提醒我们:真正的“乐此”背后,往往藏着更深层的意义感。
现代人常说“躺平”“摆烂”,但观察身边那些乐此不疲的人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反而更轻盈。比如社区张阿姨,退休后组织广场舞队,从编舞到租音响全包办,邻居都说她“比上班还忙却更精神”。这让我想到:找到能让自己“不疲”的“乐事”,或许才是对抗焦虑的良药。
最后留个思考题:为什么有人打游戏能乐此不疲,学习却叫苦连天?关键或许不在事情本身,而在“自主选择权”和“正向反馈机制”。当我们把被动承受变成主动创造,把任务拆解成可触摸的成就,或许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