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jiān
  • k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繁体字形:三缄其口

英文翻译:remain mute as if one 's mouth were sealed

三缄其口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缄:封闭(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王缄。上海刘缄。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成语评论

三缄其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三层封条封住嘴巴”,实际用来形容人说话谨慎或刻意保持沉默。比如公司会议上,有人问小李对领导新政策的看法,小李只是笑笑说“我再想想”,随后便三缄其口。这时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人们会选择闭口不言?

答案可能藏在具体场景中。比如同事私下传播未经证实的裁员消息时,小王选择三缄其口——他明白随意附和可能引发恐慌,但不说话又显得不合群。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了成语背后的智慧:有些时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态。

再比如家庭聚会时,亲戚追问小张何时结婚。她低头喝茶三缄其口,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清楚在这种场合展开讨论只会引发更多争议。这里或许能引发新思考:三缄其口是否等于逃避问题?其实不然。就像暴雨天暂时躲在屋檐下,选择合适的表达时机,往往比贸然开口更有价值。

从历史故事看,三国时期诸葛亮面对周瑜的多次试探,常以沉默应对,既维护了联盟关系,又避免了直接冲突。这种策略性的沉默,在现代职场中依然适用。比如项目出现责任归属争议时,有经验的同事会先观察事态发展,而不是急于站队辩解。

不过我个人认为,过度使用“三缄其口”可能带来反效果。就像邻居装修噪音扰民,如果所有人都保持沉默,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关键要区分“谨慎”与“懦弱”的界限——该发声时明确表达,不该插话时保持得体沉默,这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

试着想象这样的场景:朋友找你评理夫妻矛盾,你发现双方都在气头上。这时三缄其口不是冷漠,而是给当事人留出冷静空间。等他们情绪平复后再客观分析,效果反而更好。这种动态的语言艺术,或许正是这个成语流传千年的生命力所在。

三缄其口的造句

  1. 造句 对于自己的家庭,他三缄其口。
  2. 造句 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3. 造句 我对这件事情完全不了解,只好三缄其口,不好插嘴。
  4. 造句 对于这件事,他三缄其口,处理得十分妥当。
  5. 造句 他爱讲些顶好三缄其口的怪话,他读的书太多,他常爱逛逛栗树咖啡馆,那本是画家跟音乐家扎堆儿的地方。
  6. 造句 对于国家机密,我们应该三缄其口。
  7. 造句 银行家和叶刘淑仪会面后,对会议内容都三缄其口。
  8. 造句 看她一副来势汹汹的嘴脸,直觉大事不妙,还是三缄其口好了。
  9. 造句 失聪令人三缄其口,感觉羞怯,阻碍着重听人寻求帮助和采取积极的措施。
  10. 造句 尽管科比仍像不少人预计的那样三缄其口,他的发言人塞布林也拒绝对科比的未来发表评论。

"三缄其口"的相关成语